您的位置:首页 - 政务公开 - 高坪新闻 - 正文
索 引 号 008762552/2017-03470 主题分类 高坪新闻
发布机构 区政府办 发文日期 2017-12-26 10:57:42
文  号
名  称 苦乐帮扶路

苦乐帮扶路

来源:南充日报     作者:周汉兵 整理     发布日期:2017-12-26     点击数:1 人次

讲述人:高坪区就业局副局长、鄢家乡高木桥村第一书记张吉雅

2015年10月,我任高坪区鄢家乡高木桥村第一书记。接到通知后,我很忐忑:能否适应农村生活?能否得到群众认可?能否带领群众脱贫?时至今日,我的驻村生活已两年有余,从初到时的茫然无措到如今与村民打成一片,我的感触颇深。

第一天到高木桥村报到的情景记忆犹新,那是2015年10月20日,雨过天晴,从鄢家乡政府开车2公里多便到了高木桥村村委会办公室,那是一栋约100平方米的瓦房,院坝没有硬化,一片泥泞。褪色的窗户和破旧的木门已失修多年。走进会议室,地面污水横流,颜色各异的桌椅横七竖八堆在一起,吊顶已完全垮脱。村委会办公室位于村口,进村入户的必经之路是一条20米宽的小河,村民只能从小河上一座百年前修建的1米宽石头桥上走过,上面已布满青苔,每走一步都得小心……

要带领全村脱贫,首先得摸清贫困底数,找准致贫原因。刚一进村,我便和老党支部书记一起走访贫困户。沿着往10组的山路一路爬坡上坎,到了中午才到贫困户王廷全家。王廷全家只有他和老伴,老伴患有严重的哮喘病,夫妻俩靠着一亩三分地维持生活,家里的房子破旧不堪。做好他家的信息采集后,我们又辗转到3组贫困户龚才林家。户主龚才林因中风瘫痪失去劳动力,女儿正在读书,家里的担子全压在妻子姚钦珍身上……

入户调查给了我太多震撼!“他们不脱贫,我绝不离开!”抱着这样的信念,那段时间,我不分昼夜进村入户,和村民座谈,了解他们的发展意愿。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,我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:除了搞好种养业,还要发展村集体经济。

经过多方努力,村里建起了种羊场,成立了山羊养殖农业合作社。我又当起了“推销员”,与高坪多家种养企业联系。时值春节,不少村民返乡过年。其中,80后村民田志辉有在广东大型养鸡场打工的经历。我从政策扶持、资金帮扶、产业发展前景等各方面帮他分析,劝说他回乡发展。田志辉最终同意回乡养殖土鸡。

随后,我召集贫困户召开动员大会,希望贫困户利用产业周转金入股,成立土鸡养殖合作社。但结果让我很失望,三分之二的人都不同意:“拿我们的钱去养鸡,万一他卷着钱跑了咋办?”大家三三两两地散去,带着明显的不信任。

好不容易找准的致富路子,怎能轻易放弃。我又挨家挨户拜访,讲道理,谈政策,算细账,“田志辉是本地小伙,大家知根知底,又有过硬的养殖技术。这是一个好项目,能增加大家的经济收入,我们应该信任他,共同建好这个合作社。”同时我又作田志辉的思想工作:“虽然这次会议没通过,但咱们得理解老百姓,他们有困惑,有观望情绪很正常。他们接受这模式还有一个过程,咱们得用实际行动打消他们的顾虑,让他们看到我们确实要建养鸡棚,养殖土鸡确实能带领他们致富。”

辛苦没有白费。10余天后,村民们看着已经搭建起来的两个鸡棚,以及投放的第一批500只鸡苗后,都纷纷找到我要入股。2016年11月5日,村里正式成立了鄢家乡众旺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,26户贫困户成了股东。如今,该合作社已建起养鸡棚8个,投放鸡苗上万只,预计年出栏量2万只,贫困户每户可分红4000多元。

目前,高木桥村又引进了花椒种植大户,栽植了500亩花椒,建成了脱贫奔康产业园。通过“致富能手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模式,2014年至2017年间,71户贫困户分别以产业周转金入股产业园,收益按投资比例分红,预计每户年增收4000元。

抓经济的同时,也不能放松精神文明建设,我制作了一套印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历,分发到每家每户。并在全村推选“好媳妇”“好儿女”“好公婆”“好丈夫”,每月评选1户“文明卫生家庭”,通过表彰先进传播正能量。

如今,高木桥村的村风正了,民风淳了,村民们都住上了好房子,过上了好日子。2年多的帮扶工作有苦有乐,但看着整洁的村容村貌、蓬勃发展的致富产业,我觉得,我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。

      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